第86章 第 86 章_小货郎
笔趣阁 > 小货郎 > 第86章 第 86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6章 第 86 章

  第86章

  太子看着这尊冰神仙一言难尽,毕竟是道家做的,这神仙仙风道骨,还有点帅气。因为是冰刻,更觉得丰神俊逸。

  .不知道为何,太子竟然觉得有点像老年纪彬怎么办。

  好在太子立刻回过神,看着前工部尚书跟老道现场制冰,一个时辰后,一块长约两米,宽半米的冰凳已经做好。

  这么大的冰块,也只有皇宫或者贵族家里有。还必须是冬天冻好放到冰窖里,然后夏日才能用的。

  而冬天到夏天的冰窖损耗,能达到三分之二,也就是说,夏天要用一百斤冰,那冬天至少存三百片。

  足以见夏日冰的珍贵,就连圣人用冰也不自由的,否则能每次夏日都跑到避暑山庄?

  可在夏日制冰,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。在场看到这场面的人,谁不说这是神迹呢。

  而且看着纪彬那两张纸上所讲,只要硝石够多,容器够大,搅拌的人也多,那就能做出大冰块出来。

  这样的冰块才畅销啊。

  其中的搅拌也尤为重要,毕竟是硝酸钾溶解吸热,分子越活跃,吸热效率就越高。这也是纪彬研究过后的结果,如今直接让他们照葫芦画瓢,自然不出三次就能成功。

  留在硝石矿附近的兵士们又是身强力壮的,搅拌些硝石水而已,自然不在话下,稍加指点,就能找到技巧。

  太子又看了几块冰在他眼前制成,这样的神奇不亚于神迹,若是拿出去骗人,说这是神仙功法,那也是有人信的。

  毕竟看起来太不一般了啊!

  就跟神话故事里点石成金差不多,不过这是点水成冰。

  太子深吸口气,看着一脸震惊的前工部尚书,开口道∶你虽不是主管买卖,但若这些冰卖到集市上,价值几何?

  前工部尚书都不敢算好吗!

  但是心里是有数的,一块十斤重的冰,卖上一两银子绝对没问题,虽然算是贱卖,但这个价格可以说汴京不少人家都用得上。

  太子听到这个数字,则是笑笑∶那十斤的水,又是多少钱?

  十斤的水?这?可以不要钱的啊。

  是啊,十斤的水可以不用钱,十斤的冰卖上一两银子算是贱卖。纪彬哪是送来的三页纸,分明是送来三座金山。

  太子原以为就算研究出怎么制冰,最少需要一个月时间,可没想到这样就成功了?以前办什么事,不是经过努力才行吗,怎么这件事如此顺利?

  太子这边顺利,当然是纪彬有现代知识,然后又潜心研究的结果,所以在太子他们看来夸张,纪彬这里则是觉得正常。

  不过他远在纪滦村,不晓得汴京城里因为制冰的事已经掀起波澜。而太子已经手握这个利器开始往外售卖。

  太子府下面的制冰务悄然成立,不出半个月里,满京城都能用上冰的奇迹就要诞生了。

  而邑伊县纪滦村的纪彬,则已经勉强实现用冰自由。

  原本他家的五十斤硝石一次也只能做一斤的冰出来,一斤的冰其实也没多少。但不知道谢阁老怎么同平老板说的。

  信件寄出去不到五天时间,三百斤硝石就被运到纪彬租的地窖里。虽然平老板现在还不知道小硝石是做什么用的,但送过来就对了!不过三四百斤的硝石,也就能做出六七斤的冰出来。

  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一块到房间里,别提多舒服了。

  可毕竟是夏日冰,还是要瞒着点。此时也就纪彬引娘,柴力陈乙知晓。

  如今已经到六月盛夏,家里的活都慢下来,主要是大热天干活那是要命的。

  纪彬倒是没事去宅子附近看看,家里的宅子已经有了雏形,在村口都能看到这里有座大宅子,都快成纪滦村的地标建筑了。

  宅子坐北朝南,从还没装大门的门口进去,肉眼看见房子四四方方,许多东西还没开始建造,只有地基上面有标注,可以看清以后这里要建什么东西。

  估计因为预留的地方足够大,所有地方都显得很大气,等真正建好之后,就能看出来这个院子的气派。

  纪彬原本想自己走一走,谁知道左先生却跟过来,同纪彬介绍。

  其中最让纪彬满意的,当然是深六米的地窖,因为地窖足够大,所以预留好的楼梯坡度刚刚好,,不会显得过于倾斜。

  走进来之后就能感受到一阵凉爽。

  这种特制的地窖有保温的作用,以后储藏瓜果蔬菜都可以。

  这周围也有结实的石块支撑,都是选用可能不太好看,但最结实的石头,中间的梁柱粗壮还防虫蛀,可以支撑起地窖,不会有塌陷的风险。

  这根梁柱可是纪彬花了上百两买下来的,毕竟防虫蛀的梁柱工艺,那就值不少钱。如果不是左先生这种手艺老道的人,估计纪彬都不放心让人做大地窖。

  左先生道∶也是东家不省材料,我敢说这地窖用上百年也不成问题。至于您说的冰窖,则在这个地窖左边。

  左边开了三道小门,从小门进去,这里靠近山体,明显更显凉爽。

  因为左先生还考虑过挖渠沟引山泉水过来,所以离山体有点距离,到时候就是想挖渠沟,也是方便的。

  纪彬没想到左先生还是没放弃引活水下来的想法,不过也只是建议,并未强逼他这么做。倒是让纪彬心生好感。

  能听懂甲方说话的乙方才是好乙方!反正不要按照自己想法布置就行。

  这个地窖显然更凉爽些,只是跟贵族挖的十几米深藏冰窖还是有点区别,这个只深挖了六七米,但出口比较小,应该还是能藏一些冰的。

  左先生还有些可惜,若是时间能长些,说不定也能挖个深邃的冰窖出来。

  纪彬也只是笑笑,等到硝石制冰上市,他家也不用从冬日藏冰,以后可以自己做,这冰窖也只是临时放置而已。

  再说近邻山体,保温效果还是很好的。

  最让纪彬上心的地窖做好,他的心就放下一大半。剩下的房子怎么盖都行,他都没意见。

  左先生见着东家放心,不由得感慨纪彬这个东家真的很好相处。做事利落,说话和气,他建了那么多宅子,跟纪彬引娘沟通是最畅快的。

  从地窖出来,这才感受到其中的温差。

  不得不说,老祖宗们的建造之法,真的很厉害啊。

  左先生的手艺更是没说,上面的房屋,下面的地窖,都设计得非常巧妙,不会互相干扰不说。就算是地窖上面的位置种花草也没问题。

  实在是太厉害了。

  但一出来,纪彬就觉得一头的汗。瞧着骄阳似火。

  也不知道太子他们那边怎么样了。能不能赶在今年夏天让冰块上市开始卖?

  是的,纪彬早就算好,有他那三张纸,特别是前两张的制冰之法,只要太子不是个拖拉的,必然能在今年夏天把冰做出来。

  毕竟他研究出来的方法,他最清楚了啊。

  而汴京城内跟他想的一样,大冰块已经做出来了,就等着售卖。

  此时的汴京官员们,还拿着冰票在皇宫领冰用。

  今年天热,去年皇宫内务部存储的几万斤冰,到现在剩了不足一万,圣人已经在商议带着朝臣们去京郊避暑山庄住一段时日。

  圣人年纪大了,怕热畏寒,这都是常态。

  朝臣们也好不到哪去,那些五六十的老头们天天上朝,也有些经不住。至于存储的冰块从五月到六月,用得差不多了,连圣人都不能时时用冰。

  毕竟今年的冰票已经发下去了,总不好不留给朝臣们吧。

  圣人心烦意乱之时,太子进宫,一起带过来的,还有九块三米长,两米宽的冰块。-路带着冰块进宫,周围人都是凉爽的。

  太子也没进殿门,毕竟他爹还在因为上个月朝臣询问谢阁老的事生他的气。

  只让内侍检查下冰块,放到大殿周围,还要离圣人远些,屋内不要太凉,否则对身体不好。冰块只能放在附近,然后用扇子送凉风过去,万不可直接用冰纳凉。反正是细细嘱咐之后,太子直接又回了太子府。

  这些话自然一字不落地传到圣人耳朵里。

  原本被热的心浮气躁,如今整整舒适的凉风吹过来,圣人心里也没那么大火气了。可以,不仅孝顺,还记挂他父皇的身体。

  如果说头一天送过来也就算了。

  接下来太子每日都送冰过来,就连上朝的时候,都有巨大的冰块在朝堂周围。原本闷热的早朝忽然凉爽起来,朝臣们甚至不想下班,舒舒服服的享受冷气不好吗。

  不仅是上朝的时候有,但凡家中有朝臣超过五十的,五日送一次冰。

  皇宫这边自然是日日都有,一连数十天,圣人都忍不住问内侍∶太子送了这么多冰过来,他怎么办?他不用,皇长孙不用吗?

  内侍也奇怪啊。内务府更是奇怪。

  自从六月之后,太子府明明再也没有领过冰,还送了大量的冰到皇宫,没见圣人脾气都好了不少。

  难道是太子庄子上自己存的?可算着数量,也太多了吧。

 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,汴京的冰坊悄然开业,一斤冰只需要一钱银子!什么东西?!

  这个招牌打出来的时候,谁也不信啊。一斤冰一钱银子?!这真的是冰吗?

  当然了,也分可食用跟不可食用,冰坊说得很明白,不可食用的冰吃了有毒,只能用来纳凉,斤冰一钱银子。

  可食用的冰贵一些,一斤冰一两银子。

  大家按照需要购买,不可食用的可以用来做冰凳冰桌,可食用的自然不用讲,谁不愿意在夏天吃冰饮?

  但其中真正区别,就是可食用的在干净环境制作,不可食用的污染更大些,硝石自然是不能连通一起售卖。

  盛暑的天气,冰饮这东西一定能让身心舒适。

  不少人都讲,走进冰坊附近,都能感受到凉意好吗。

  这冰坊自然是太子开的。

  他家的硝石矿附近已经盖了专门的作坊,短短十日里,已经完全掌握造大冰块的技术。并且给圣人的冰块越来越漂亮。是的,漂亮。

  做出来的冰块清澈可爱,甚至在上面雕刻纹路。反正圣人是挺喜欢的。

  圣人都喜欢的东西,普通人能不喜欢吗。

  冰坊开业一日,汴京各大酒楼蜂拥而至,为的就是买冰。

  看看这冰凳,看看这冰桌,虽然不能实际使用,但放在酒楼屋子里,那就是漂亮的摆设啊。跟冰块配套的陶瓷物件也是有的。

  冰融化之后,直接被里面的垫子吸附水渍,也不会担心冰水化了之后的事。

  冰坊里面甚至还有一种物件,那就是外面是棉花包裹冰块,用这种方法是可以让冰块不那么容易化开。

  而里面的冰块是镂空的,这里面可以放各种冰镇瓜果酒瓶,在大街上买个冰镇果子,冰镇饮料,冰镇酒。

  这岂不是快乐无边?关键是这东西也不贵啊!

  毕竟夏天的棉价已经降低,你就算没有棉花,用稻草扎紧护住冰块,也是能长时间保存的。

  一时间,汴京大街小巷都有卖冰饮的。

  这个冰坊的冰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随时都能买得到。

  有人估计,短短五天里,冰坊至少赚了万金。是的,万金!金子!

  毕竟汴京七十二正店,几乎全都在找他们家买冰,谁家要是冰不够多,让客人感觉不到凉爽。还有尊贵的客人肯过去吧?再说了,冰坊的冰卖得不贵啊!他们完全能承担得起。

  有些汴京小门小户里,都能在最热的天里,买块冰回去助眠。家里有老人的,还专门买回去孝顺。一时间,汴京城都为冰块陷入疯狂。

  更有文人雅客赞冰之美,冰之好,还说能在盛暑时候享受冰的凉爽,这简直是神仙才有的日子。他们南军国就是神仙国度,汴京城就是神仙之城。

  反正这话传到纪彬耳朵里之后,纪彬觉得一点也不夸张,毕竟这是夏天盛暑的冰!就拿他那个时代的现代人来说,大家都喊着没有空调就没有命,这种夸张程度是差不多的。

  炎炎夏日里,有冰的凉爽,大概就是神仙日子吧。反正这种说法在汴京非常盛行。

  至于这个冰坊的主人也不难找,太子几乎没怎么隐藏,而且在开冰坊之前还给圣人送了许多。几乎是包揽了圣人所有需要冰块的地方,甚至还不邀功。圣人都不说什么,其余的人除了买买买,还能做什么。

  关键是这东西也不贵啊,太子到底怎么做的,难道他真的藏冰几十万斤?但有那么多地方给他藏吗,要知道皇宫都没藏那么多。

  而且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,他不亏钱吗?

  这会亏钱吗?赚钱还差不多。

  等消息彻底传到纪彬耳朵里,太子手里的钱财已经超过禹王当时挣得银子。不仅如此,还有大批冰块运到船只上,准备销往南军国各地。这里面的利润更让人咋舌。

  当然这冰块运到各个地方肯定会有损耗,五斤冰运过来,能有一斤就算不错。

  可就是这样,太子的定价依旧没有特别高,只是汴京这边价格的两倍而已,对比去年冬日棉花来说,谁不感念太子恩德。

  不管大家怎么算,都觉得他在亏本做生意。还有疑惑的是,他家的冰块哪来的!怎么像是用之不尽的感觉!

  不知道从哪开始传言,说是太子认识了个冰神仙,这神仙见太子心诚,所以赐下许多冰块,谁让太子是圣人的儿子,是天子皇帝的儿子。

  皇帝,天的意思,不就是神仙吗。这解释起来不就很合理了。

  这些说法在邑伊县都很流行,毕竟古代人遇到未知不解的事情,就会用真人神仙如来佛的迷信说法解释。

  有这样发展也正常。

  一时间,太子的名声四起,而且他赚了钱之后,就地施粥救助百姓,特别是老幼病残,都是他的人救助的对象。

  而且不仅打着他的名号,还打着圣人的名号,更说是为了圣人祈福,希望他父皇身体早日康复。

  如此种种,纪彬只能感叹一句。

  太子的执行力太强了!

  他在最后一页上只是隐晦地提了为圣人祈福的说法,怎么全都照办了。而且做得还很漂亮。

  相信圣人听了这话,不仅不会阻止太子赚钱,更会夸他孝心可嘉。

  其实纪彬也就试着这么做。

  因为他发现了,圣人是厌恶谢阁老十几年前写的祭文,但却并未真的连累太子。只不过是用禹王来平衡太子的势力。

  这样一来,就说明太子的地位不是真的不稳固,而是年老的圣人多思多虑,瞎折腾。他老了,而太子年轻力壮,难免有害怕太子取而代之的想法。这种情况在史书上也很多见。

  反正试试呗,看圣人吃不吃这一套。

  如今从汴京寄给谢阁老和纪彬的信来看,圣人还是很喜欢这种说法,对上太子也没之前的臭脸。至于禹王倒还是一直深得盛宠,这点并未改变。

  纪彬看了看太子写的信,语气真挚,用词感谢,反正就是很谦逊就对了。若自己真是个古代人,只怕这会恨不得肝脑涂地,立刻发誓效忠太子。可这会更多的是感慨。不愧是太子啊。

  然后就把信收起来,正好对上谢阁老的目光。

  谢阁老眼中带笑,显然看到不错的消息。

  从五月下旬把那三张纸寄过去,到现在的六月下旬收到回信,太子在里面挣了约莫多少钱,谢阁老心里可太有数了。

  但他这会笑的,却不是这件事,而是看向纪彬道∶我听说你家宅子快完工了?

  纪彬点头∶约莫还有两个月时间。

  差不多九月份就能正式竣工,里面的家具也已经提前定制好,十天时间收拾,那是绰绰有余。而且过了六月之后,以后做工时间可以延长,毕竟天气渐渐没那么热了。

  这也意味着太子今年的敛财之旅也差不多要结束。可这一两月挣得钱,就足够让人咋舌。

  谢阁老笑着道∶那你回去之后,记得屯粮屯吃食,等到十月十一月,会有大事发生。

  纪彬眼睛凌厉一瞬,又恢复平时笑眯眯的模样,只是这会带了些疑惑∶约莫是哪边的大事?

  谢阁老指了指西,随口道∶那边还不安分。也只是可能而已,反正提前做个准备。

  等等,西边?是关外?

  不是说柴力他们那场仗大胜,已经打得那边没有还手之力?

  也不对,算起来柴力他们赢的那场是永义十四年秋,如今已经永义十七年夏末。差不多也是三年时间。

  三年时间,足够休养生息,卷土再来了。

  谢阁老摸了摸胡子∶如今禹王太子之争,整个南军国都知晓。圣人宠爱禹王,不喜太子,南军国大部分人也知道。

  你觉得关外的人知道吗?

  定然知道啊,要不知道才奇怪了。

  连谢阁老都被贬了,这可是太子身边最得力的人。

  谢阁老看着纪彬,只觉得他一点就通,可这小狐狸滑得很,根本不上钩。既然知道,他们会做什么吗。

  反正都聊到这了,纪彬想了想道∶要看今年是什么年份,也要看关外的气候如何。

  虽说关外人好战,但也不是真的直接开打,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,更是无数部落合在一起,心也不是不齐的。

  如果他们一心想打,只能说明关外气候恶劣,生存不下去了。这才起强势反扑的念头。

  不仅要看气候,还要看领头的人是谁。纪彬说完,看向谢阁老。

  只见他微微点头∶三年前太子率兵杀了正赤族,也是关外最大一族的首领,这才击溃数万人的队伍,从而大胜。

  但正赤部落首领最出色的儿子尔托却还活着,他与正赤族首领父子情深,发誓要报仇。如今三年时间,我们休养生息,他们自然也是。

  那边的探子来报,尔托从未放弃报仇的想法,也是因为这样,边市的事一直拖到现在,这场仗不得不打。

  可是太子却在打了那场胜仗之后被召回京,不准他再去边关。既如此,那就一起休养生息,可这一战,必然要打。

  环境,看人。谢阁老笑,

  就同你所说的一样,不好说是今年打,还是明年打。要看气候,但是提前做好准备,总是没错的,对吧。

  纪彬虽然不说话,但心里想的却是,当然啊!不然他建个结实的宅子干嘛呢。放着好看吗!不过确实挺好看的。

  纪彬本以为是内忧,没想到还有外患。只能说能当一国太子的,果然不是普通人。

  谢阁老如今说了很多,也是知道纪彬嘴严不会乱讲,还帮太子一党赚到这么多钱。这些钱正在陆陆续续变成边关将士们的装备,打仗武器盔甲不精良,那还有什么意思。

  纪彬一下子知道太多内幕,可日子该过还是要过。

  他也知道谢阁老说这些是做什么,那就是投桃报李,让他为接下来这两年做做准备。毕竟真打起来,南郡国内说不定也会不太平。

  正赤族已故的首领儿子尔托,也就是现在的首领,肯定不会放弃任何报仇的机会,这点是肯定是的。

  只要等到南军国这边看似国力空虚,那一场大战必然到来。

  如今太子表面示弱,实际上在做各种准备,就看到时候谁棋高一着了。

  不过利用圣人的对他的打压,顺势变成韬光养晦,并且钓正赤族首领尔托的鱼,这种心机手腕,跟他见到的温和中年人似乎完全不同。

  纪彬虽知太子果决敏锐,可如今又得知内情,只能感慨能坐稳十几年太子之位的,果然不止有人格魅力,还有强硬手腕。

  也幸好自己是他这边的人,要是真的跟禹王一势,只怕等这些事情结束,他也就不用在南军国待下去了。

  纪彬忽然想到制冰赚钱的事,忍不住道∶可这次赚了如此多的钱财,岂不是会让尔托有戒心?

  谢阁老笑∶这不用担忧,太子自有办法。

  从谢阁老这边离开,纪彬总觉得自己头发又少了点。怎么天天都有让人头秃的问题啊。

  好在得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,最多是身边乱两年,然后一切就会恢复正常。

  纪彬算是松口气。

  毕竟在今天之前,他还以为禹王会有胜算。如今倒是知道他真的是个小丑罢了。

  若不是自己献上制冰敛财法,他肯定没资格知道这么多内情。用一个能让自己成为巨富的东西换来以后的安定,还挺值得的。

  不对,不仅是以后的安定。

  纪彬捂了捂胸口,连带太子书信寄过来的,还有一封盖了太子印章的空白纸张。

  这可是盖了太子印章的纸张!

  还是空白的!这跟不填数字的支票有什么区别!只等一切结束,这东西能换来什么,几乎不可想象。它代表的不止是财富,更是保命的东西。

  纪彬嘴角弯了弯,这趟下来,还挺值得。

  不管怎么样,心里至少有底了,应对起来也有防备。

  等纪彬回纪滦村的时候,神态明显轻松很多。

  看着纪滦村这里生机勃勃,到处都在忙碌,明显更高兴了啊。

  如今是六月下旬,再有不到十天时间,差不多在七月初五,第一茬棉花就可以收获。时间过得还真快啊。

  总觉得上次收棉花还历历在目。而今年更有经验,想必动作也会更快点。

  一直在外面忙碌的詹明此时也到了纪滦村,他见纪彬不在,自己随便到处逛逛,特别去参观了纪彬家正在盖的房子。

  看看这占地,看看这院子,太气派了啊。

  詹明见纪彬一回来,就忍不住道∶等明年开春,我也要在春安城外建个大宅子,当然没你这么宽敞,可怎么看怎么舒服啊。

  废话,谁家大房子看着不舒服。

  詹明跟纪彬从二月份之后也好几个月没见了。

  但两人之间的感情自不用说,都是一起去过扬州的,赚了大钱的,这会说起话还是跟之前一样。

  等到没人的地方,詹明才道∶你知道我家挣钱之后,我为什么立刻往外跑吗?

  纪彬自然不知,他本来以为自己跟詹明一人挣了百万银子都会歇一歇,没想到两人都没歇息吧,他还做了件大事。

  詹明更是不在家中,直接出去远门了。

  詹明道∶我年前本来要给谭刺史交税,但一直没交上,这事你应该知道。等到年后实在等不了,所以给了官府。但没想到从那会开始,春安城就有了乱子。

  以詹明所说,当时的春安城府衙已经是知道谭刺史这次回去,就不回来了。

  没了谭刺史压制,有些乱象慢慢出来,那会的时间应该是谢阁老已经被贬,春安城内部的人得知消息,所以没那么安分。

  好在谭刺史余威还在,詹明刚去交税款的时候,没那么复杂。

  只是在家待了半个月,就陆陆续续有人过来找他,明里暗里问他靠棉花赚了多少钱,能不能掺和进来。

  而且来人都是什么官员的亲戚。詹明察觉不对,提前开溜。

  詹家主事的不在,问他妻子自然也问不出什么。这些事信里不好讲,只有等见面了才好细细说出来。

  直到如今棉花要收获了,他这才回家。

  但这次回家还没坐稳,又被召见了,是新刺史韦宏带来的春安城主簿,详细问了上次棉花税款,又问他今年预计如何。

  预计这东西,谁能说得准,谁又知道棉花要卖什么价格。詹明只好打了马虎眼,又塞了些银钱这才脱身。

  詹明道∶只怕他们要插手棉花的事了。

  去年那会,谭刺史明知道棉花的事,但只让他们自己交易,并未多说。如今棉花还没收获,就明里暗里打听,其中的意思可太明显了。

  纪彬想到今年情况复杂,但没想到现在已经开始了。

  纪彬开口道∶今年的棉价怎么定,还是要看周家的,如果周家还是按正常价格卖,那就没问题。

  毕竟周家的棉花还是占宿勤郡一大半。不仅是周家,还有太子。

  就看议棉价的事,能不能推行到这里。

  但纪彬觉得从议棉价,这个要整治过高棉价的文书推出到现在,只怕太子只会把控汴京及北边的棉价。

  像他们宿勤郡这么偏远的地方,所种的棉花放在全国范围内,是有些少的,不值得把精力放在这上面。

  毕竟去年整个南军国的棉价都在乱,但宿勤郡的棉价却是正常的。所以议棉价没有推到这边,也没什么问题。

  也就是说,棉价高不高,还是看周家。

  纪彬想了想∶我先给周小公子写封信,探探口风。看他是想跟汴京那边一起把价抬高,还是按正常价格卖。

  现在的情况是,去年棉价非常特殊。

  纪彬他们按正常人思维办事,头茬棉花高价没问题,第二批棉价便宜点,这也没问题,本地棉价更是低上一大半,这更没问题。

  可禹王手下的汴京棉不这么想,他们硬生生把价格抬到极高,让人砸锅卖盆也要买,剩下卖不出去的烧了囤了都不降价,借此大赚一笔,苦的都是种不出棉那些地方百姓。

  纪彬觉得,今年他要是还想按低价卖给本地,估计其他棉商会不愿意。

  他们只会把棉花全都打包,一起买到江南一带,反正去哪都是赚钱,不如一起去江南赚,谁让那边卖价高呢。

  若是周家也有这样的想法,只怕大家会一窝蜂地往江南跑。至于本地的棉价定额,肯定也不会低到哪去。

  就看宿勤郡周家怎么想了。

  现在想问问周小公子,然后再做商议。

  可纪彬跟詹明都得到一个消息。

  那就是,可能现在周家掌权的,并非是周小公子,而是有位庶长子掌权,那人也是精明强干,非常不同。

  但不知道性格,也不熟悉。

  不管怎么样,等着周小公子回信再说。

  明明今年宿勤科这边种的棉花多,可价格可能去年还要高,这实在是不正堂的.

  可普通百姓看来,还以为自己能买到低价棉花呢。懂行的人却觉得这是空想。

  毕竟本地买到两千三百文,坐个船运到江南一带,就能卖个六千文七千文。这种差价,足以让他们现在就开始雇船雇人了。

  反正詹明带来的消息是,无仙城码头那边都已经开始涨价了,毕竟雇船的人多,需要船工护卫的也多,供不应求,价格肯定涨。

  詹明倒是不急,他无仙城那边人脉广,早就定下八月中旬的船只,等过了中秋,他就带人去江南。

  还是那些老主顾们,下船就有人接收。

  去年的扬州徐家,苏州顾家,杭州景家,他们还都有书信来往。

  在乱糟糟的棉价市场中,估计只有他们两个是真淡定吧。毕竟他俩都不想牟暴利,那钱太扎手了。

  说句大实话,如今手里的钱就够他们全家花上几辈子,就说纪彬建这个宅子,也动不了那钱的十分之一。

  而且挣那么多钱,没有护住的实力,到最后也是惨事一件。

  反正纪彬是不着急的。

  他想要的可能更多,却不是用这种方法要。

  詹明现如今自然是跟着纪彬步伐走,再说他这人是爱出去折腾,但也是真知道凶险的。如不是在外面小心谨慎,他怎么可能闯出一条路出来。

  所以他们这边显得格外淡定。照常收棉花呗,还能怎么样。

  谁知道等到七月初,周小公子的回信还没收到,反而是春安城老梁的信送到了。

  现场春安城已经发布一条命令,七月十号之后,但凡经过春安城的车马,都要按车马货物大致金额收费,一车收五个点。

  差不多就是百分之五。这有点太黑了吧。

  一车东西价值五两银子,差不多一万文的东西,那就要收五百文的过路费。

  要知道这是一个国家过个城门而已,又不是国与国之间收关税。来来往往车辆那么多,这无本的买卖,似乎有些夸张。

  下发的文书里还说了,除了农家果蔬不用收钱之外,粮食也好,货物也好,特别是酒类,全都要收钱。

  酒这字写得清晰明了,似乎就是针对纪彬家来的。估计是看准这块肥羊。

  收的还不是利润,还是总额。

  这么说吧,纪彬家一车酸果酒一共五万斤,这车酸果酒卖出价∶十九两。

  虽然其中还有赚头的,但他家一个月卖八十万斤的酸果酒,要经过春安城的差不多七十万斤,要平白给二百六十六两的过路费。这还只是酸果酒一项。

  再加上刺绣,其他酒类,更有山货皮货。

  这条文书一出,纪彬家作坊铺子,一个月就要给春安城这边一千两的过路费。

  一千两。

  是多少人家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。就被春安城新刺史韦宏巧立名目借此收走。

  纪彬看着这份文书,脸色不算好看。

  他这边还在研究,柴尺从邑伊县骑马而来,他手里拿着的是同样的公文。

  柴尺见到纪彬就讲∶知县让我把这份文书给你送来,还有荆高庄那边也送了。

  是了,受到影响的并非只有纪滦村。

  更有荆高庄,荆高庄也算做了百年的买卖,什么事都经历过。

  其实收过路费的事之前也有,是谭刺史过来之后才给免了的,说是可以方便货物流通。但之前收钱,也不会看着一车货物价值来收,而是一车给个十文二十文,基本上不算什么。

  这种按照货物价值收费的,整个南军国都很罕见。

  王知县也是看到这个,立刻差人给下面做生意的村落庄子送去,让他们有所准备。毕竟王知县也看出其中不同。春安城来了新刺史,规矩自然大不相同。可这文书也太过分了些。

  受到影响的可不止是纪滦村跟荆高庄,来来往往的商户都要受影响。

  其中兰阿巷子首当其中,兰阿巷子经过几年的发展,几乎给周边所有城镇提供小百货,再因为官道修好之后,百货运过去也快。

  让兰阿巷子,乃至整个春安城都发展得不错。

  可如今这么一搞,他们送出来的货物就要涨价,价格一涨,下面的百姓们消费就会少,生活质量就会下降。

  这都是连锁反应。

  看王知县的态度,应该也是不高兴的,所以提前把文书送过来。

  不过纪彬显然已经看完了。

  纪彬看看周围有些焦急的众人,反而道∶最着急的不会是我们。

  纪彬瞧了瞧从邑伊县杂货店赶过来的林博林豪两兄弟,手里拿着账本,应该是来禀告消息.

  纪彬笑∶之前新租的两个仓库都填满了吗。

  伙计林博拱手∶回东家,全都填满了,咱们邑伊县杂货店的存货,可供全县货郎们半年使用

  纪彬又笑∶盘临县洪玉海那有消息吗。

  有的,他家也屯了半年的货,虽然银钱不够,但您说过,他家钱不够咱家帮忙垫付。弟弟林豪也开口道。

  等等,囤货?!屯了整个邑伊县半年的货?

  纪彬看着众人的表情,解释道∶无论是刺绣,还是酒水。这些收费我是不怕的。就是百货这东西利润微薄,除了提前囤货可以防止涨价之外,没有更好的法子。

  纪彬站起来对柴尺道∶还请跟王知县说明,咱们邑伊县的杂货只要不哄抢,半年时间里,价格不会出现问题。只是半年后,倒也不用去春安城进货。

  不用去春安城进货?这又是为什么?

  纪彬笑了,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。

  邑伊县日常所需,就是锅碗瓢盆,绢布纱纸做的小首饰,春安城兰阿巷子能做。他们邑伊县也能做。

  当然也不是凭空就做出来了,也需要师父。

  纪彬又看了看老梁写的信。

  他们作坊已经下定决心,来纪滦村开分坊了!只是收拾东西还需要些时日,,此次写信就是说明情况。

  反正都是手工做小绢花,小首饰,在哪做不是做呢,不如来他们纪滦村,直接拨一个院子给他们当作坊。

  只要人过来就行,物件可以不用拿,这总不会收过路费了吧?

  兰阿巷子的作坊自然还开,那边供应城内的,纪滦村这个分坊供应邑伊县跟盘临县的杂货店。老梁只是头一批,剩下的人却要等等,看看春安城过路收费是不是真的那么严苛。

  在纪彬得知新刺史要作妖的时候,就已经做了这两手准备。一边囤货,一边怂恿老梁过来开分店。

  这话一说完,众人眼神发直。还可以这样!

  只听说过小地方的作坊生意做好了,往大地方搬。也没想到大城市搬到小地方啊。

  纪彬又笑。

  小地方的优势,可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。以前不来小地方是路不好,条件不好。可看看现在邑伊县的路,跟春安城有什么区别。

  只是杂货店是保住不涨价了。

  刺绣跟酒价,却是要涨,不对,只是春安城涨价而已。剩下的地方,自然可以绕过它春安城售卖。

  不是想收苛刻的过路费吗?

  那干脆变成孤岛好了,除了必要的物件,谁都不往你这走。短时间还好,时间长了,那春安城还是如今繁华的春安城吗?这倒不见得。

  众人方才还在为春安城新策焦急,可现在却有些茫然。大家都是一起生活,没事还一起说话。

  纪彬什么时候就把一件件事办妥的?难道他真的什么神仙神力?

  神力是没有的,但屯粮屯物件的心可太有了。

  于是就在春安城下面其他各县慌乱的时候,邑伊县百姓的心却稳住,他们平时用的百货不会涨价!还跟之前一样!

  他们生活在邑伊县也太幸福了吧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plcw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lplc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