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第 127 章_小货郎
笔趣阁 > 小货郎 > 第127章 第 127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7章 第 127 章

  第127章

  纪彬说完这句话,第一个响应的就是詹明。

  詹明虽然不知道纪彬的深意,但立刻道∶我家也有一万七千斤棉花,也送给将士们!

  两人说完,在场的人更加沉默,,特别是程知县他们。

  作为在边关驻守过的兵士,他们最明白严寒的苦楚,如今,如今百姓们也是明白的。这些棉花能卖多少钱,他们心里有数,所以只讲先赊账,回头他们可以还。可现在要送给他们?在场的人谁会不感动。

  几个铁骨铮铮的兵士们,眼含热泪,恨不得现在就投入战场。

  而第二天的纪彬生辰宴上,原本因为边关打仗的事,变得没那么热闹。

  可在纪彬说完捐棉花的事之后,不少人都有些疑惑。

  纪彬看着来赴宴的众人,认真道∶如今边关寒苦,将士们又在为南军国百姓作战,若不是他们,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安稳的日子。

  虽说他们远在边关,跟我们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关系,可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。边关粮草充足,只是缺这棉花。

  棉花毕竟是新鲜产物,价格极高,想必这事大家也能明白。

  但对别人来说极高的东西,对我等来说却不算什么,一家捐出一两,一斤就行,一两棉花就能救一个十七八岁兵士的命!

  我们能安稳在这里赴宴喝酒,靠的不就是他们吗!

  纪彬这话当然是八分真心,他又道∶相信汴京圣人跟太子,也会欣慰我等的做法。

  这句话让骆家人,李家人,以及来赴宴的如意楼柳掌柜一愣。再有就是早就明白纪彬此番动员原因的詹明。

  昨天送走千恩万谢的程知县等人,詹明已经做好听纪彬解释其中原因。

  等其他人走了,纪林这才对娘詹明说了圣人要召见他的事。

  这话一出,让两人齐齐愣住。

  召见纪彬?这是做什么?

  纪彬当时苦笑∶我就是不知道做什么,心里才不安。我就怕让我做官。

  这话说得真心实意。

  像万秀才,王知县等人那是抢着要做官。

  可纪彬不成,纪彬若是做官,不说家业心血会成为别人眼中钉。还有他靠走商起家,又跟家中父亲继母不和。可以说处处都是雷。

  如今山高皇帝远,他在这自然没什么。

  真到了汴京,那就没这样自在了。

  若命运掌握不到自己手中,他是不会做官的,即使坐上首辅的位置,也会仰人鼻息。

  所以纪彬不愿过去。

  可不做官,似乎又会触怒天颜。

  甚至不仅是圣人,还有太子,他不能依靠着别人的良心活,随时担心对方可能转变心思。如此一来,他就需要保命的东西。

  纪彬挑选的,便是名声。

  这名声说起来平平无奇,可名声到了一定程度,有名声的人则成了名士。

  天下名士若有损伤,那会有万干人讨伐。即使是圣人,也要顾及这一点。纪彬不想做名士,但不得不做名士。

  他在兴华府做的事,肯定会一件不少地传到圣人耳朵里。再传到汴京朝堂中。

  有时候要么没名气,要么名气大得让别人动不了你。

  抛开这些来说,纪彬接触过太多在边关打仗的兵士,不说柴力鲁石等人,也不提程知县等人。

  只讲一件事。

  夏阳坝夏大娘的儿子。

  那个纪彬从未见过,但见过书信的保义校尉,如今应该已经升职,具体职位纪彬不清楚。但他在边关已经六年了。

  从纪彬头一次见到夏大娘,她自己在家中,只有见到小货郎才能帮她念信。那时候是永义十四年十月份,当时夏校尉已经在边关两年。

  如今永义十八年九月底,又是四年时间过去。

  依旧是夏大娘自己在家,虽说有几任知府照顾,但这怎么比得上亲生儿子。

  她的儿子在战场上厮杀,才有了他们现在的安稳。

  纪彬跟这位夏校尉从未见过,可从他身上,却看到万千兵士们的缩影。有了他们,才有了今天的日子。有了他们,才能在家办什么宴会。

  再有上个月在兴华府过中秋。

  宗轮将军虽不说,但听周围人言语,就能明白这位大将平日里都在做什么。他远在兴华府,也还在思虑边域。

  那关外的正赤部落狼子野心,刚知晓兴华府有乱,知晓宗轮将军离京,立刻进攻边域。这肯定不是巧合,而是随时准备喊打喊杀。

  有这样的恶邻在身边。谁又能睡得安稳。

  边关的百姓们过得贫苦,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恶邻。小股敌兵不断骚扰,豺狼野心昭然可见。

  抢的不止是南军国百姓们的粮,更是他们的命。

  如今边关商路不通,也是因为这些随时准备撕咬南军国的番邦人。他们视南军国是随时可以啃噬的肥肉。实在可恨。

  所以纪彬在听到程知县要借棉花的时候,第一个想法是送。

  说句自大些的话,他不缺这些棉花。甚至不缺钱。

  甚至没钱了,都能再次白手起家。

  可边关的将士们缺,他们就缺这一两二两,一斤两斤的棉花。

  若他损失的是钱财,而将士们保住性命,那就是值得的。

  当初他顶着险阻救了谢阁老,他不后悔。如今说出棉花送将士们的话,他依旧不后悔。

  纪彬看着众人,只听先响应的,竟然是如意楼柳掌柜。

  柳掌柜道∶既然是这样,那我们如意楼捐出布匹,用来给将士们做棉衣。

  荆高庄自然也会捐赠。荆夫子在荆姐耳朵边说了几句,这边也是直接开口。

  有了他们带头之后,在纪彬生辰宴上的商户众人陆陆续续开口。这场面让程知县都给吓到了。他站起来朝众人作揖。

  明明他才是官员,但此刻却朝百姓们行礼。

  诸位的恩德,将士们会记住,朝廷会记住,圣人跟太子,也会记住的!

  一时间,不少人都被这种场面感动。

  接下来几天,更多人被这次生辰宴上的事感动,特别是纪彬的一番说辞,而且他跟詹明都捐了一万多斤的棉花,跟他们俩相比,他们捐的一点点自然不算什么。

  大家捐来的棉花堆放在纪宅仓库里,布料也在这里面放着。

  程知县看着这些陆陆续续送来的物资,立刻给汴京那边写信,他一定要把纪彬做的这件事禀告给圣人,告给太子。

  让所有人都知道纪彬做了什么!

  不仅如此,在引娘的带领下,刺绣坊的绣娘们暂时放下手里刺绣,而是开始缝制棉衣。她们想在程知县等人去边域之前,至少做五百件棉衣,全都让程知县带过去!剩下的再有詹明运送,尽量用最快的速度运过去。

  如果放在以前,邑伊县百姓们都缺衣少食的时候做这种事,肯定没人响应,可现在不同,现在的邑伊县棉花产量已经占整个宿勤郡一半的产量,不说家家户户都有钱吧,那也是比春安城许多人都要强的。

  所以这个号召在邑伊县,特别是在纪滦村,非常管用。

  不少人都来义务帮忙,男子运棉花,女子缝衣裳。全都是送给边关将士们的!

  有人保家卫国,有人缝制冬衣!也算各司其职!

  刚开始大家还为边关大败担心,现在不担心了,他们要去帮助边关战士!

  这种奉献让所有人心里都暖暖的,什么时候,他们也能帮助其他人了。也能帮助将士们了?

  在整个邑伊县行动下,不由得带动了春安城很多人,不少人虽然不能亲自到邑伊县,但拜托车夫老温他们,把自己捐的棉花带过去。

  不管捐多少棉花,那都是心意。

  这棉花对宿勤郡以外的人来说贵重,但对自家种棉的人来说,不过一小团的事。一时间,老温也是无比感动,他家虽然没种棉花,但却能捐些旧衣料。这东西也是好的,旧日衣服拆拆洗洗,就能缝制冬衣!只要能保暖,程知县他们怎么会嫌弃呢!

  程知县原定十月三号出发,可因为冬衣的事等到五号才准备走。

  程知县,江志,乌革,又带了十几个兄弟,他们准备直接去边域。

  原本应当是轻装简行的,可现在每个人带了许多东西,这些东西无一例外,全是棉衣!

  还比预计的五百件要多了两百件。

  没有人嫌弃棉衣厚重,也没人嫌弃这会耽误他们的行程。他们所有人心里只有感激。

  他们所有人都觉得,为这样的百姓战死在沙场上也是值得的!

  可这话一说,立刻被周围人拍了几下,不能说这种话!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地回来!

  由纪彬这里发起,商会开始发酵,整个邑伊县都被动员起来。周围所有城镇都震惊地看向邑伊县。

 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,近几年怎么如此出风头。

  在明白他们为什么愿意为边关将士捐东西的时候,宿勤郡低调了一年多的周家忽然放出消息,他们家也要学纪彬,学邑伊县,为边关将士们捐物资。

  他们家也是种棉花的,一口气拿了一万斤棉花出来,不仅如此,还有一百匹布料,全都用来做棉衣!

  他们周家已经开始赶工了!

  一起赶工的,还有兴华府船运骆家,船厂李家。

  更有于千万万的百姓也被感动,捐!有棉花的捐棉花,没棉花的捐旧衣!

  此起彼伏的浪潮中,纪彬这里俨然成了捐赠中心。

  先是邑伊县带动起来,接着是春安城,然后是整个宿勤郡。连无仙城那边也在响应。

  纪彬知道,这一切的原因不光因为他。

  还因为南军国百姓的爱国心,也因为大家享受和平的来之不易,更明白这些好日子是怎么来的。而且之前边关大败的消息,可是传遍整个南军国。群情激奋,这可不是说说的。-边是征兵,一边是大败。

  再有纪彬这个有名望的人出头捐棉衣,大家的情绪不就被调动起来了。

  没人想要战争,但南军国的人也不怕战争,既然敌人来侵犯,他们一定要把敌人打回去。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孩子,才能保护这块生养他们的土地。

  十月初五,看着程知县等人带着棉衣离开,纪彬目光几乎成实质。

  如此,还是不够的。

  他们整个邑伊县,除了他跟詹明的三万四千斤之外,剩下的加起来约莫六千斤。四万斤的棉花,可以做三斤重棉衣差不多一万三千件。这个数量太多,而边域那边需要的又紧急。

  纪彬当机立断,让引娘把之前藏好的钱拿出来,人手不够,那就雇人,布料不够,那就买布料。既然做了这件事,那就要做得最好,做得漂亮。

  他手头的百万两银子虽然多,但若能用百万两银子买来一个好名声。相信不止有他一个人愿意花这个钱。

  看看宿勤郡的周家,周小公子还给他写信,同样是这个想法,还在跟他商议,他那边三千多件棉衣怎么送,他们如果一起送的话,路上损耗还少点。

  纪彬也知道,如今周家势弱,他这边还有熟悉边域商路的詹明。不出意外的话,这些棉衣会起送过去。

  如今是来不及赶制棉被,但棉衣做得厚厚的,也能保暖用。

  不止是宿勤郡周家帮忙,在知道纪彬要买布料的时候,如意楼柳掌柜还送来消息,他们东家说了,他家的布料全都按成本价的一半给到纪彬。

  算着两家一起捐赠。这下,布料也是不愁了的。

  唯一需要的,那就是立刻开始缝制。

  现在是十月份,想要在十一月份,十二月份把棉衣送到边关将士们的手中。那就要立刻行动。

  纪彬的撒钱时间开始,他出材料,缝制一件棉服还需要五十文的工钱。这钱已经是大家便宜给的了。

  不止是邑伊县的百姓在做,也不知道刺绣坊的绣娘们在做。

  如果这个时候有外乡人来到春安城,兴华府,宿勤郡,邑伊县,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在缝制棉服。

  有能力的人户自己缝制,然后捐到纪彬手中,没能力的捐旧布旧棉花也行,再没钱的,你可以去接活,帮忙缝制棉衣啊。

  此时的男人也在缝制,都是有力的出力,有钱的出钱。

  兴华府,春安城,乃至邑伊县的景象,实在震撼了太多人。

  随着纪彬发往鲁地,发往江南,发往汴京的信陆陆续续被人收到。

  在纪彬的倡议下,鲁地焦家,江南徐顾景三家,汴京谢家谭家平家,都开始民间自发缝制冬衣。江南那边是没棉花,但他们有布料啊。

  大批布料陆陆续续送往边域,每一块布料都会找到属于它的棉花,估计会跟焦家的棉花汇合。汴京这边产棉大户也很多。特别是这里可是京都,更需要卖好。之前因为棉花开罪圣人的,此时抢破头要奉献。

  各地的捐棉热突然兴起。

  这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力量,这是一个国家的力量,也是百姓们的力量。

  虽然处于旋涡中心的纪彬明白,这事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。

  先是平安了那么多年,忽然传来大败的消息,对战火的恐惧印刻在所有人的心中。这事传出来,百姓谁都不安稳。

  特别是边域的事还不受他们控制,自然惊慌失措。

  可如今找个事情做,他们虽然不能打仗,但他们可以捐钱捐物。有了事做,人心就能稳。

  再说,他们是正义之师,是别人辱他们边境,这岂能容忍?!

  纪彬号召起来的捐钱捐物,不过是给即将燃起的灶台添把火。

  再加上各方势力都想讨好卖乖,响应得自然更加热烈。

  但纪彬自己想得明白,却不妨碍别人对他的夸赞。

  原本的生辰宴被他变成募捐宴,在场那么多人都是为了庆祝他二十岁生辰,但他却把这生辰宴摇身一变,成了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事。

  瞬间让所有人都知道纪彬的想法。

  相比于自己来说,还是南军国更重要,还是边关将士们更重要。

  随着纪彬的书信到鲁地,江南,汴京。已经是十月十日左右,各方的反应都不一样。

  先是鲁地焦家收到信,焦家主基本没有犹豫,立刻让人拨棉花出来,能做成棉衣的做成棉衣,不能做成棉衣的直接送棉花到边域。等这些事做好,焦家人才看向他。

  有些跟纪彬不熟悉的焦家人反而问,为什么纪彬说的,就一定要做?这还用说?

  焦十一直接挑眉,让他们看看手里的种棉书,看看手里的焦氏棉。这是谁提议写的,你们忘了吗。

  你们忘了因为这本书,焦家人地位的天差地别吗?

  说句不好听过的,他们焦家人在鲁地的声望,只怕比当地官府都要强。

  当初纪彬提议写这本书,让他们过上了如今的日子,再也不用手握技术却被人欺凌。现在纪彬提议给边域捐棉花捐棉衣,无论是焦家主,还是焦十一焦十五等人,第一个想法就是,做!必须做!

  就算不想其他的事,单纯捐助边关将士,这都是可以的。

  如今大败消息传来,哪里不是人心惶惶,甚至有人开始屯粮了,粮价也在波动。

  这种时候当然是能尽一份力就是一份力,还想其他的做什么。

  都不用焦家主跟未来接班人焦十五开口说话,往日莽撞脾气不好的焦十一先把利害关系说得明明白白,在场有质疑的人通通闭嘴。

  焦家人几乎没有迟疑,动作极快。

  他们这边棉花成熟的晚一些,如今才下来头一茬,按理说头一茬是最好卖的,可现在都被包起来,被家主夫人安排着送边域或者做棉衣。

  他们动作是极快的。

  鲁地这边焦家人的声望自然不用说。

  有他们号召带头,整个鲁地都响应起来,这里也是种棉许多的地方,很快的时间,不管民间还是官府都掀起这样的风潮。

  之前因为大败而低落的民意,忽然高涨起来。

  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侵犯,他们也可以为这件事出一份力。

  所有棉农棉商行动起来,一起洗刷之前高价棉的恶名。他们要为边域将士尽一份力!

  第二个接到信的是江南徐顾景三家。

  他们的信是百里船送过去的,所以速度更快点。

  徐顾景三家一直很重视纪彬的想法。

  他们三家的消息更为灵通,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什么对纪彬另眼相看,但他们却是知道分寸的。谁能想到,当初他们只是想买低价棉花,没想到却结识了这样的人物。

  不过他们三家并未直接下决定,而是三家的家主在一起商议了一下。这件事并不算小,三家的家主出面也是正常的。

  而且他们三个分别是扬州苏州杭州的人,见面却约在了松江府,算是没到任何人的地盘。如果说之前还觉得是小打小闹,可这牵扯到太子,让他们不得不谨慎。

  原本他们三家还在犹豫,可照例去拜会松江府布政使的时候,偶然提到纪彬。

  谁知道那王布政使却道,他已经在松江府发起募捐,效仿宿勤郡邑伊县纪滦村的纪彬,国之重事,匹夫有责。

  他这个做官员的,也会尽一份力。

  如果纪彬知道,估计也会惊讶,因为他根本没给王知县,不对,现在是王布政使写信啊!这位松江府布政使,就是之前邑伊县的王知县!

  如今宿勤郡那边因为纪彬而起的浪潮那样大,王布政使跟夫人一商议,各自给自己的家族写信,无论多少,他们也捐一点。

  也说明了,就是尽一份心,这是不强迫的事,若是有人强迫捐钱,那也是不允许的。

  这三家得知松江府布政使如此,当下不再犹豫。

  打出的旗号都是收到纪彬鼓舞,又感念圣人恩德,想为圣人太子出一份力。

  有这三家开始行动,江南的浪潮也开始高涨。没人想战败,没人想边域受到侵犯。

  最最普通的南军国百姓,也会因为战败的事情伤心难过,茶馆都有此起彼伏的讨论声。

  四年前的边域战乱不断,他们都是知道的。如今好不容易安定,谁听了边域百姓的遭遇不难受?

  如今他们既有能力,自然想让同胞们过得好些!

  而且听说那正赤部落跟南军国这边是有血仇的!若是不把他们驱逐出去,整个南军国说不定都会有危险。

  居安思危,这四个字几乎印刻在每个南军国百姓的心中。

  南军国各地都开始征兵了!那边域一定非常危急啊!

  所以他们能帮忙的帮忙,不能帮忙的也不多说话,安心做好自己的事,就是不添乱了

  他们江南这边虽然不产棉花,但他们物产丰富,不比其他地方差!别的地方捐棉衣,那他们可以捐布料啊!还能捐粮食!他们江南富饶之地,鱼米之乡!也要为国家尽一份力!

  不知不觉中,各地竟然争相捐物。

  还是官府劝了又劝,还说现在各地粮仓充盈,若是汴京需要,他们都可以立刻运粮,不用大家勒紧裤腰带的。

  不过大家的心意圣人跟太子都明白,希望大家不用太激动。

  这种奇景被许多官吏记在笔记里,也许这种官民合作的景象,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吧。

  如果说南军国各地都在帮忙筹备物资,但汴京朝堂则是大震惊。

  十月十二之前,朝廷局势紧张,每个人都在等边域那边的消息,急匆匆从兴华府赶回去的宗轮将军早就出发,他现在已经到了边域。

  有宗轮将军过去,大家很多人都稍稍放心。可正赤部落突然选这个时候打过来,定然是有备而来。

  所有人都提心吊胆,后世有句话叫大炮一响,黄金万两。

  现在虽然没有大炮,但打起仗那也是日日消耗万两银子,而且边关天气骤变,寒冷异常。若是那边攻破边域,一路纵马奔袭,他们汴京也会有危险。

  如今朝堂安稳,虽说圣人一心拜神求佛,但太子顶用啊,太子连带朝中大臣把南军国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
  谁愿意这样一片欣欣向荣,可以开创盛世的时候,突然有这样的变故。

  天下百姓,皆会因战乱受苦,岂不是让他们之前做的所有工作全都白费了。

  他们好不容易让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一点点。若是毁了如此平和的生活,谁能忍得了!

  反正圣人听到大败的消息,当晚急得病倒在床上。

  圣人身体本就不好,再加上他年轻时的正赤部落强悍无比,在心里他对正赤部落是有阴影的。病中迷迷糊糊还在说逃命的事。如此一来,朝堂的气氛更加低迷。

  就是在这种时候,全国各地的捐款捐物声此起彼伏。消息直接传到汴京,还有昌伊县程知县的一封奏章。

  还在病榻上的圣人听到这份奏章,竟然能起来吃药了。

  奏章上写的,自然是纪彬的事。

  纪彬因为感念圣人恩德,所以发起捐棉衣的倡议。

  不仅是口头上这样说,他自己出钱出力吃棉花,还让被调任去边域的程知县等人,带了七百件棉衣过去。

  而且在程知县出发的时候,整个宿勤郡都被纪彬带动起来,开始缝制棉花。其中大部分钱财都是纪彬所出。

  他说他接触过太多边关将士,也知道如今的日子,如今的买卖是因为圣人太子才能有的。所以他愿意为边关将士尽一份力。

  这份奏章可以说是程知县最文采斐然的文章了。

  虽然用词不够华美,但句句真心实意,可以看出他对纪彬的感激,也对圣人的感激。而且还说,为了这样的朝廷,这样的圣人,这样的百姓,他们边域将士死而后已!

  太子念着奏章,圣人听到激动之处甚至坐了起来,连喊了三声好,脸色因为激动还红润起来。吾南军国子民,竟然有如此大义,如此百姓,实乃南军国之幸!如此百姓,是我等朝堂之福。

  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此句话,必是吾等心愿。

  传旨,朕要答谢万民,答谢天下百姓,以朕之名讳,为万民祈福,为边域祈福,为南军国祈福!

  这话说完,旁边的官员们自然山呼万岁。

  太子倒是又看了遍奏章,认真盯着纪彬两个字轻轻叹气。如此良才,却不能纳之麾下,也是一种遗憾。

  但见纪彬如此行事,说不得他在朝堂之外,也另有一番作为。

  即使是太子,如此也不得不承认,若是想为百姓做事,不一定要做官。像纪彬这样,依旧是万民之福。

  他不愿意做官就不做吧,他虽为太子,也不好勉强。但此等良才还是要常常往来才行。

  随着这份奏章而来的,还有南军国各地的奏折。

  皆是说百姓们自发捐棉衣,就是为了让南军国边域将士们可以御寒。

  刚开始是棉衣,然后接着添了棉鞋,还有吃喝用具,反正目的只有一个,守卫边域的将士们,绝对不能冻着!

  谁都没忘记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。

  一个偏远村落的小货郎,用几封书信,掀起这股自下而上的浪潮。若是说给别人听,肯定有人不信。但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。

  所有人都记住那个小货郎的名字,纪彬。

  这人怎么这样厉害啊!

  与此同时也在感慨这句话的人,还有边关的宗轮将军。

  他召集程知县等人来边域,却迟迟不见他们过来。

  直到十月十五,才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
  但跟大家以为的轻装简行不同,他们这一行十几个人,全都带着满满当当的货物。

  不等来迎接的副将问话,程错,如今也要喊程将军了。程将军直接打开包裹,让老友副将看里面的东西。

  棉衣!

  全都三斤重的棉衣!

  如今风刀刺骨的环境里,突然出现这么多棉衣!

  副将眼睛都亮了,立刻道∶你发财了?买了这么多棉衣,要多少钱一件啊?

  单是三斤重的棉花,按照最低价也要十八两银子,再加上布料人工,那不要二十两吗?!程锴抢钱去了吧!

  程锴嘿嘿一笑∶好兄弟送的!

  他来到边关之后,比当知县的时候豪迈不少,开口道∶快让我去见宗轮将军,我有好喜事告诉他!

  这七百件棉衣堆放到宗轮将军面前,把他都吓一跳。如此天寒地冻,如果将士们有棉衣穿?

  不说所有人都有,就算只是前锋队穿上,那能减少多少伤亡?

  宗轮将军眉头直跳,立刻道∶是纪彬他们的?多少钱一件?

  程锴迫不及待道∶将军,不要钱,是纪彬他们送的!

 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,我们只能带这么多过来,后面还有好多棉衣在赶制呢!

  整个纪滦村,邑伊县,宿勤郡,乃至兴华府,全都在捐棉花捐棉衣!全都是免费送给边关将士们的!

  别说军中副将听了这话不敢置信,就连久经沙场的宗轮将军都看向程错,过了好一会才道∶你不要诞骗我们。

  就算只有这七百件,那已经是极好的了。后续还有?

  嗯。程锴使劲点头,至少还有两万件棉衣。

  两万件?!

  这是个什么样夸张的数字?

  副将跟军营将领们立刻翻看棉衣。

  针脚细密,用料结实,里面的棉花软的跟云朵一样,一模就是新棉花。就算是他们,也是家里才能买得起,在军中也用不了这么奢侈的东西啊。

  那个叫纪彬的,免费送给他们?

  经过程锴解释,这帐子里大将们个个神色愣怔。

  怎么会这样。

  怎么会有千里之外的百姓,为了他们捐棉花捐布料,明明一件可以卖出二十两的高价,如今捐到他们手中?而且分文不取?

  这个异常寒冷的边域季节,所有将士们的心都是暖的。

  这件事不止被边关将领们知道,兵士们也陆陆续续知晓。

  所有人都是不敢置信的。

  特别是邑伊县夏阳坝的武义校尉,如今已经是正七品的军官夏校尉。他听到邑伊县的时候,是不敢置信的。

  他离家已经六年,离家前邑伊县什么样他不知道吗?

  穷得要死,要不是如此,他也不会投身军营,想要挣份家业回去。夏校尉怎么也想不到,再听到家乡的名字,竟然是在这个时候。

  他手下的兵士忍不住道∶夏校尉,这个邑伊县就是你老家吧?你们那的百姓也太好了

  夏校尉只能笑,可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啊。而且纪彬这个名字,怎么有些耳熟。

  等夏校尉回去翻跟家里来往的书信,偶然从上面看到纪彬的名字。

  这不是,这不是以前帮他给娘亲念信的小货郎吗?

  自己给他钱财,他还不收,之前听他娘亲说,那小货郎还拜托人照顾他娘。而且县衙那边也上心许多。

  是他吗?这也太巧了吧。

  夏校尉在这愣神,可军营里其他兵士却是欢天喜地。

  诚然,不管是这七百件棉衣,还是即将到来的两万件棉衣,这都不够给边关将士们分的。毕竟这里陈兵八万,他们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拿到棉衣。但对他们来说,更多的是鼓舞,是他们虽然远在边域,但还是有人记挂他们,百姓们知道他们的付出,也知道他们在这里的艰辛。

  再说,不过是个一个偏远地方的县城,郡府而已。他们能拿来这么多东西,已经足够了。

  将士们明白他们的心意!而且会永远记住邑伊县这个名字!也会记住纪彬的名字。

  这几日作战的时候,正赤部落的人忽然发现,对面南军国的兵士们似乎异常勇猛,他们像是不怕死一样。

  但凡有人喊一句为了南军国百姓,剩下的人就会继续拼命。

  这些南军国兵士们是疯了吗?是不要命了吗?

  之前虽然也勇猛,但现在似乎更夸张了!

  这让正赤部落的首领尔托百思不得其解。直到注意起这些领头冲锋兵士的衣服。这玩意,是棉衣吗?!

  但怎么可能!

  棉衣那么贵重的东西,怎么会用到普通兵士身上!南军国有那么财大气粗吗?!这不可能!一定是兵士自己带的!

  又或者只有冲锋的人才有棉衣穿?

  这种想法在正赤部落的人脑海里回旋,没事,杀了这些人就行,他们能有多少棉衣啊,不过是几个冲锋的杂碎而已。

  可此时宗轮将军却接到朝廷来的书信。

  这封书信虽然是加急送过来,但如今打仗,加急书信也很正常。

  可他看到书信内容的时候,却整个人站起来。

  怎么可能?!

  他当将军这么多年,带兵打仗那么多年。偏偏这个月说这句话最多。

  怎么可能!圣人不会是骗他吧?!

  但太子殿下也是这么说啊。

  等宗轮将军召集所有将领们过来,把书信给他们传看。

  所有看到书信的人都是不敢置信,他们跟宗轮将军的想法一样。

  怎么可能?!

  即将运来的棉衣不是两万件,而是十万件。

  而且运来的不止是棉衣,还有棉鞋棉被,外面随便都能卖几十两的东西,都送过来?都给他们边关将士?!

  虽说如今棉花确实便宜许多,虽说这都是棉农棉商们自发行为,他们的成本并不高。可免费送来,还是太惊人了。

  这次要送的,不止是一个邑伊县,不止是春安城,宿勤郡。

  还有鲁地各郡府,江南各郡府,以及汴京那些因为种棉被打压的士族。全都争相赠送。

  棉衣够多了,那就做棉鞋,不行还有棉被。只要能做的,他们都做。

  目的只有一个。

  那就是给他们边关将士们送过来。

  宗轮将军能从书信中看出来,执笔的官员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也透着震惊。

  不仅是这些物资,还有南军国的征兵热情。

  按照预计来说,这次征兵差不多能征集五万人,可现在报名参军的已经有十几万。他们都想为南军国的边域尽一份力。

  这就是他们保护的南军国百姓们。

  不知谁说了句,死也值得了。

  这句话虽然声音不大,却是每个人的心声。

  谁知道程锴摇头∶邑伊县的百姓说,不能这么讲,他们要让我们平安回去。

  宗轮将军看着所有人,手指微微握紧,生生压下眼中的激动,开口道∶将士们,南军国百姓如此,我们这些保家卫国的人,怎么能当雾种。

  击溃正赤部落,为南军国百姓们清扫蛮夷,让百姓们过得更好!

  这些话有些太过朴实,但正是所有人心中所想。

  他们怎么会想到,自己有一日会穿上百姓们送来的棉衣,会有人争相报名保卫南军国平安。

  有如此百姓,如此军队。

  南军国势必会迎来一个盛世,一个让所有番邦异族都颤抖的盛世!

  掀起此番浪潮的纪彬,此刻正在跟詹明此行。

  詹明笑∶放心,这趟都是老路了,怕什么。我等押送的东西,可是给边关将士们的,谁敢拦我?

  詹明也没想到,有一天他还会干回老本行。还是往边域运东西。

  不过以前是赚钱,这次是送钱。

  但这次送钱却比什么时候都要激动。

  纪彬道∶真的不用我跟过去?

  你去做什么,兴华府那边催了你好几次,那边百姓还在等着你。詹明认真道,纪彬,我知道你的意思,放心吧。

  詹明并不觉得自己这趟有多辛苦,以前就是走惯了的。而且他因为跟着纪彬,也算扬名天下。

  如今在春安城,也是有他詹家的名讳,这一切要感激谁自然不言而喻。

  这一趟,他跑得值得!

  纪彬目送着长长的队伍离开。

  这车上装了三万件棉衣,基本是邑伊县跟春安城加起来,全都是送往边域。

  其他地方送了多少他不清楚,但这队车马到宿勤郡的时候,会跟宿勤郡那边的两万棉衣汇合,等他们再往前走,还有鲁地,江南,汴京,以及各地物资,源源不断送到边域。

  这一条条细流最终汇集成奔涌的河水,全都涌上南军国最西的地方。那里有守卫家园的将士,有辛苦劳作的百姓。也有他们所有南军国百姓的牵挂。

  跟着纪彬身边目送的,还有他的家人,兄弟,伙计。每个人此时心中都燃起不同的情绪。但相同的只有感动。同时对纪彬的敬佩。

  也只有纪彬能够有这种想法,也只有纪彬能够一呼百应。换个人发起这种倡议,无人问津都是好事,不被嘲笑都行了。

  但纪彬的几封信,却让整个南军国发生变化。不知不觉中,他的影响力已经如此可怕。

  百万棉衣送边域。也只有纪彬能做得出来吧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plcw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lplc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